苗栗舊山線,是指通行於苗栗三義、勝興至泰安三站之間的高山鐵道,其中勝興車站標高402.326公尺,是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海拔最高的車站。趁著年底休假兩天,我和小猴就決定到這條聞名已久的苗栗舊山線走走。
休假的第一天,天氣正晴,於是我倆約了公公婆婆從台北南下到台中會合後,一同往苗栗出發。我們從台中走國道一號北上,一下三義交流道,沿路上就開始有通往勝興車站的指標,順著指標開車,很快就抵達了勝興車站。
▲勝興車站的正門
勝興車站建於民國前五年4月,因當地有十六座蒸餾樟腦的腦灶,故車站舊名「十六份驛」,民國47年改名為勝興站。站房初時僅為一信號場,也就是號誌站,專門辦理列車交會運轉業務,其後應地方需求,於民國19年起開辦客、貨運輸。隨著舊山線沿線鐵路運輸需求增加, 再加上該段鐵道坡度過陡,政府於是另行興建了由三義直通泰安的新山線,在民國87年9月23日晚上九點十分,車次一六七最後一班南下列車停靠後,新舊山線完成切換,舊山線從此步入歷史,而勝興車站則在民國88年被苗栗縣政府評定為縣古蹟。
儘管隨著舊山線的停駛,往日火車停靠於勝興站的景象已不復可見,但這座帶有濃濃日式復古風味的小火車站,每年仍舊吸引大批遊客來此觀光遊歷。欣賞此一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古蹟車站。
車站內仍保存著手寫的火車時刻表
靠月台的車站入口
站台上豎立的車站石碑,標示海拔高度402.326公尺
月台與鐵道
遊客們隨意漫步在寧靜的舊鐵道間
鐵軌旁還留著一座古舊的號誌燈
落在鐵道間的槭葉,更為老火車站增添了些許蒼茫的氣氛
勝興站南方的第二號隧道,如今已不再有火車通過
▲▼月台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房舍,現名為「十六份工房」
老房舍與古舊的鐵窗,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外婆家
舊鐵道邊醺紅的槭樹
冬日裡灑落一地的槭葉
車站外還有一座保存良好的懷舊古井
古井旁則留有一座古早人家使用的汲水器
▲▼車站前的客家老街,如今多是經營餐廳與藝品店
走在老街上,突然看見一隻不怕人的白貓,一邊走還一邊喵喵叫著要吃東西
另一隻年紀較小的貓咪則躲在老街角落探頭探腦
在老街的勝興客棧用完午餐後,我們下一站來到了位於舊山線泰安站與勝興站之間的「魚藤坪斷橋」,而這座斷橋有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龍騰斷橋」。
魚藤坪斷橋對面的新橋
▲▼通往斷橋的山坡林蔭
通過林蔭走下山坡,巨大的斷橋遺跡就出現在眼前
「魚藤坪斷橋」是一座日治時代建造的紅磚橋,
橋長約兩百公尺,因為跨越魚藤坪溪而得名,
在1935年的台中大地震時被震毀,
只留下了幾個橋墩仍矗立在現在新橋的東方。
據說在磚橋毀損之後,
曾有居民想把紅磚敲下帶回家砌牆,
無奈費力敲打了一天卻只敲下幾塊磚頭,
也讓人見識到了日本人建築造橋的堅固。
如今古舊斑駁的紅磚橋墩上遍生野草,
屹立在僻靜的山谷當中,
在冬陽的照射之下,
更憑添些許蒼茫懷舊的氣氛。
▼從斷橋往西邊走去,就是連接新橋的舊山線鐵道
▲▼從停車場拾階而上,便是舊山線鐵道
▲▼繁華落盡的舊山線鐵道,如今留下的是山中無盡的僻靜
從新橋遠眺對面山坡邊的斷橋遺址
新橋旁禁止通行的鐵柵欄,彷彿訴說著舊山線鐵道在歷經九十餘年的通行之後,如今已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離開了魚藤坪斷橋,我們這才結束了今天的舊山線鐵道巡禮。
對我和小猴來說, 這是一趟新奇又迷人的懷舊之旅,對公公婆婆來說,舊山線則是他們小時候曾經有過的記憶。公公說以前火車走到勝興站這邊,因為坡度太陡,後頭還會加掛一台推進機器,幫助蒸汽火車爬坡出力,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真有此事,當時在火車尾加掛的機器就是俗稱的「補機」。如同老酒是越陳越香,年代久遠的古蹟所訴說的動人歷史,對於不曾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來說,仍舊具有難以抗拒的迷人魅力。每個城鎮都有屬於自己古老的回憶,沒有了這些回憶,就像一個沒有了過去、沒有了記憶的靈魂,想來令人不勝欷噓。如何在不斷求新、求進步的同時,又能妥善保留屬於過往的遺跡,是一個不太簡單、卻又值得令人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