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隻身一人於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撤遷來台,
從此在台灣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雖然父親的兄弟們都留在大陸,
家裡的祖墳、祖先牌位也都位於大陸,
不過慎終追遠的父親在每年清明時分,
還是會囑咐老媽準備些簡單的菜餚、蔬果,
在家設香遙祭對岸的祖先。
父親端杯茶,
好整以暇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祭祖,
看著桌上擺好的祭祀菜餚,
父親煞有其事地對我們兒女諄諄教誨了起來: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好一句簡潔卻寓意深遠的古話,
我和姊姊聽了趕緊叫父親再說一遍,心裡把它默記下來。
「老祖宗們雖然離我們已經很遠了,
但每年祭拜的時候,還是要很虔誠。」
他老人家是這麼說的。
老爺爺真是厲害,
每每總能配合當下情境而來上幾句經典古語。
父親拿起香,
口中唸唸有詞,
十分誠心地感謝祖宗的庇佑,
讓他年少單身一人來台,
卻能在此娶妻生子、成家立業,
如今兒女們都已長大,各有各的家庭事業,
還有一位可愛的小金孫,
生活不虞匱乏,
若非祖先的庇蔭豈能如此。
不過小孩子心性的父親在最後竟然跟祖先說:
「不過您這位媳婦,唉,這就不說了....。」
當場聽的老媽傷心欲絕。
唉呀我說我的老爺爺,
您怎麼可以在祖先面前告媳婦的狀呢?!(昏倒)
上香完畢,父親坐回座位上和我們聊起天來。
父親說以前小時候在大陸時,
他母親每年清明節也會準備雞鴨魚肉祭祖,
拜完就有豐盛的菜餚可以吃了。
看父親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的樣子,
不知是否又想起童年在家鄉祭祖的回憶??
--
附註: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一語,
出自明朝「朱子家訓」(又稱朱子治家格言),
原文為:「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話說我小時候父親曾買過一本有好多插圖跟故事的朱子治家格言給我看,
我當年可是經常拿起來閱讀呢!
不過我怎麼從來只記得裡面的圖片跟小故事,
卻不記得朱子說過的話??